导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群。本期为大家介绍两个病例:病例1为一例老年高危患者,既往IPd方案治疗无效,换用KPd治疗三个疗程获得VGPR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出现明显不适;病例2为老年中危患者,既往VRd治疗失败,改为KRd的方案后治疗2个疗程,就获得了VGPR的疗效。 这两个病例提示了对于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PI)耐药的患者,积极选用抗肿瘤活性更强的新一代PI卡非佐米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方案,临床可以加深MM的组织学缓解深度,降低肿瘤负荷,安全性较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病例吧~ 病例1介绍 患者:男,81岁,因“胸椎压缩性骨折”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半年余前因“胸腰痛”就诊福州A医院,诊断“T7胸椎压缩性骨折”,予行“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填充术”,此后仍感反复胸背痛。福州B医院,完善PET-CT:重度骨质疏松,全身多发骨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伴软组织密度肿块形成,呈高代谢,双侧肱骨及骨髓腔内少许软组织影,代谢增高,考虑恶性肿瘤(浆细胞瘤可能性大,淋巴瘤待排),合并T12、L2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T7椎体行骨水泥治疗后改变T7椎体异常高代谢,考虑肿瘤侵犯。考虑“浆细胞瘤可能”,遂转诊我院。 辅助检查 乳酸脱氢酶:143IU/L FISH情况: RB1[del(13q14)], D13S319[del(13q14.3), 1q21, TP5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P53[17P-], IGH[14q32]探针检测结果为阴性。(分析200个细胞) M蛋白情况:IgG、κ单克隆带检出,IgM、IgA、IgD、λ单克隆带:未检出。UIFE:IgG 、κ单克隆带检出。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定量47g/L。 溶骨性破坏:无 骨髓浆细胞比例:28.50% 肌酐清除率:83μmol/L 血清β2-微球蛋白:6.31mg/L 左室射血分数(LVEF):- ECOG评分:3(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卧床或坐轮椅。) 诊断结果 DS分期:Ⅱ期A亚型 R-ISS分期:Ⅲ期 风险评级:高危 最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κ型 既往治疗方案数:2 移植情况:未接受过移植 经治方案:IPd(伊沙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 诊疗经过 目前治疗方案:KPd方案(卡非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 选用卡非佐米原因:最近一次治疗无效,评价未达到PR,SD 开始治疗时间:2022年1月7日 常见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无 CVAE情况及处理:无 含卡非佐米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估 两个治疗周期(56天)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弱IgG-κ M蛋白:15.2g/L 血清FLC:90.95 24h尿M蛋白:未检出 尿免疫固定电泳:未发现 骨髓中浆细胞:0.00% 肌酐清除率:101.51 疗效评估:VGPR 治疗体会 该MM患者有半年病史,多发性骨髓瘤(IgG-κ型 ISSⅢ期,R-ISSⅡ期,FISH和染色体未发现高危证据,经予以4个疗程VRd-lite方案后疗效评估为SD,复查PET-CT:右侧肋骨肿物病灶软组织较前相仿。之后更改为IRd,IPd方案后,患者仍然未达到PR的疗效,SPEP提示升高。后予以KPd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胸部CT:右侧肋骨肿物病灶软组织较前缩小一半以上,SPEP也降到之前的一半,评估疗效VGPR,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出现明显不适。 积极选用抗肿瘤活性更强的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方案,临床可以加深MM的组织学缓解深度,降低肿瘤负荷,安全性较好,高龄、早期进展是骨髓瘤患者不良预后因素,RRMM患者尽早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其他药物的方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 专家简介 战榕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与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骨髓瘤学组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抗菌药物专家组专家 专家简介 许贞书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洲CLL研究协作组(ERIC)成员 美国血液学学会(ASH)会员 中国免疫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 中组部第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 福建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委会常委 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Biomarker Research、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期刊编委&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血液淋巴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在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在Leukemia、Haematologica、Oncogene等期刊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总IF 50+。 病例2介绍 患者:男,76岁 入院原因:消瘦1个月余,乏力1周 主诉:入院一月以来逐渐出现体重减轻,体重下降约3.5kg,伴乏力、多汗、心悸、活动后气促,伴食欲减退、吞咽乏力、饮水呛咳,手足麻木,解泡沫样尿,夜尿3-7次,每次尿量少。无口干、多音、多食、多尿,无怕热、颈部增粗等不适。近半个月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双手关节晨僵,多次就诊我市多家医院,予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疗效不理想。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略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伴胸背部疼痛,尚能耐受一般日常活动。今就诊我院。 辅助检查 乳酸脱氢酶:152U/L FISH情况:1q21扩增 M蛋白情况:IgG 66.300↑g/L, IgA<0.245↓ g/L, IgM <0.156↓ g/L LAM 17.8g/L kap 0.634g/L 溶骨性破坏:有 骨髓浆细胞比例:浆细胞41% 肌酐清除率:76μmol/L 血清β2-微球蛋白:6845ng/ml 左室射血分数(LVEF):未查 ECOG评分:2(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不少于一半时间可以起床活动。) 诊断结果 DS分期:Ⅲ期 R-ISS分期:Ⅲ期 风险评级:中危 最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kappa型)ISS分期Ⅲ期 既往治疗方案数:1 移植情况:未接受过移植 经治方案: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3个周期 诊疗经过 目前治疗方案:KRd方案(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选用卡非佐米原因:硼替佐米不耐受,出现四肢麻木等神经毒性 开始治疗时间:2022年3月3日 常见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血液学毒性3级,予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 CVAE情况及处理:血压治疗期间见升高,高压120mmHg升高至145mmHg,给予缬沙坦胶囊(代文)口服降压治疗,血压稳定在125mmHg 含卡非佐米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估 三个治疗周期(84天)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弱IgG-Kappa M蛋白:1.43g/L 血清FLC:96.5mg/L 24h尿M蛋白:弱阳性 尿免疫固定电泳:未发现 骨髓中浆细胞:0.50% 肌酐清除率:107umol/L 其他:神经病变不良反应得以控制,用卡非佐米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3个周期并未见患者神经病变加剧 疗效评估:VGPR 治疗体会 KRd方案适合VRd治疗对于V不耐受患者,作为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在患者三个周期的治疗中神经病变得以控制没有进一步进展,体现其安全性好,同时患者从血象指标评估中得到VGPR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出现明显不适。积极选用抗肿瘤活性更强的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方案,临床可以加深MM的缓解深度,降低肿瘤负荷,安全性较好! 专家简介 王思力 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社区管理部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任职: 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厦门市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预防医学淋巴瘤防治学分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及工作重点: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诊断及个体化综合治疗。主持省,市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及核心期刊20余篇,其中2019年发表sci一篇 4.17 分,2020年发表sci 11.47